圖/ unsplash
隨著全球高齡化人數跟比率持續增加,「變老」已經成為全世界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以台灣來說,現在 65 歲人口已經超過總人口的 14% ,正式進入高齡社會,未來預計在 2025 超越 20% ,成為超高齡社會。然而長照人力需求連年擴大,但面臨高齡化社會,長照服務未來勢必需要更大量資源與人力。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警訊,到2035年,全球將會缺少1,290萬的醫療工作者,年長的醫療工作者陸續退休後,會出現醫療「人力懸崖」,尤其是醫療照護人力將面臨嚴重缺乏。
面對缺乏的醫療照護人力,機器人或許是一個解答。如今,機器人產業已從傳統製造業走進人們的生活中,應用在一些照護場域了,包含娛樂陪伴、生活支援、居家照護等,提供病患和住戶生活上與精神上的協助。隨著機器人科技的發展與人口高齡化,機器人將成為醫療、長照的趨勢,填補照護上的人力缺口。
在亞洲國家中,日本為人口長壽與醫療資源進步的國家,也因此成為最早邁入超高齡社會的亞洲國家。但是伴隨而來的是老人安養、醫療照護需求等問題,加上少子化帶來的勞動人口負成長,造成日本醫療資源、人力短缺情形雪上加霜,所以日本運用世界頂尖水準的機器人技術,發展出許多照護機器人,並應用在照護機構裡。
照護機器人發展的瓶頸
對於照護機器人的發展,成本是最大的挑戰,沒有多少家庭能夠負擔機器人的費用,照護機構需要接受政府補助,而開發機器人的廠商也需要接受政府補助。為了幫助機器人廠商獲利,並且達到損益兩平,日本政府是採取雙管齊下的發展策略,一方面鼓勵業者創新研發,提供獎勵補助;另一方面則推廣至日本全國的照護相關機構,讓機器人來協助照護工作,進而節省時間與勞力。
目前機器人的另一個限制,是沒辦法像人類一樣,理解人類細微的表情或行為暗示,以及做精細的動作,例如替被照顧者翻身與更衣,都是耗費人力的大工程。機器人在生活服務上,雖然多還是以輔佐為主,但多功能的機器人仍有許多潛力,像是有些應用於售賣服務的聊天機器人也可以應用在照護領域,陪伴病人說話聊天,並在晚上負責監控,確保病人安全。其他的部分,則可以透過輔具或特殊設計的衣物,加速照護人員工作的效率,目前也有業者著手改良照護上所需的衣著,針對穿衣者的需求量身打造,特殊的設計可以讓穿衣者在穿脫上有更多的空間,降低照護者的困難並加快效率,布料上的永久抗菌效果也可以預防病菌的感染。衣著配件與科技日新月異,一同解決人力不足造成的服務空缺。
回顧台灣,雖然老年人口比例比日本低,但台灣的老年人口成長率是亞洲最高,未來也會面臨和日本一樣的照護缺口問題,未來10年內將會有72萬人需長期照顧,面對人口高齡化、少子化的雙重夾擊下,政府需要有完整的政策規畫因應高齡社會,不只應進一步開放長照產業的轉型,改良長照相關設備與配件,更應借鏡日本,導入照護機器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預期, 2020 年照護機器人全球產值將逾 170 億美元(約 5100 億新台幣),需求將勝過工業用機器人。未來,陪伴老人終老的,除了人類之外,還會多了些機器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