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空間須由全人類共同守護
圖/pixabay
2019 的3月12是 World Wild Web(www, 全球資訊網)意義上的 30 週年。從搜尋系統與社群媒體,到大數據的分析、AI 的進步、物連網、AR、VR等等,我們已經享受到許多網路帶來的便利。30年前,英國物理學家Tim Berners Lee發明了全球資訊網(WWW, World Wide Web)改變了人類社會的樣貌。這位電腦界諾貝爾獎,2017年圖靈獎(A.M. Turing Award)得主,在近期(3月11日)發出了公開信,表達對現代網路世界的不滿,並指出現今全球資訊網出現的應用失調問題。
全球資訊網的創造,開啟數位社會的重大發明
World Wide Web (WWW)是種網路協定。在這個空間中擁有許多「資源」,這些資源通過超文本傳輸協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傳送給使用者,而使用者則通過點擊連結來獲得資源。WWW的出現讓網際網路普及化,融入大眾的生活,更產生了人們生活中各類網路活動。
當時的Berners Lee負責CERN的內部目錄,但他卻對如何讓全球數以千計的科學家能夠輕鬆地分享自己的研究相當感興趣。他「去中心化的資訊管理系統」的願景,很快地催生了「全球資訊網」。比利時科學家Robert Cailliau於1990年加入團隊,協助改善這項系統,利用超文本標記語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作為創建網頁的標準,開發了超文本傳輸協定(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讓用戶德已通過點及超連結來連上網頁,並利用統一資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俗稱網址)作為網站地址系統來訪問資源。Berners Lee的第一個CERN網頁導航伺服器在1990年底開始運作,該瀏覽器在1991年初首次對CERN以外的組織開放,後來也開始對大眾開放。
Berners Lee在 CERN的同事Francois Fluckiger對此表示,「很早以前,我們就感覺在創造歷史」。全球資訊網、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及Google的演算法是20世紀的3大發明,也因此開啟了社會的數位時代。
網路世界的失控
Berners Lee在11日發表的公開信中指出,全球資訊網的功能失調,讓網路不再是一股善良的力量。信中不只點名批評以 Facebook 及 Google 為首的科技公司,採用廣告分成的營利模式,讓誘餌式標題與假新聞充斥。更表現出對如今網路社會存在的隱私威脅及網路霸凌、假新聞、集體歇斯底里等網路亂象感到遺憾。
駕馭失控的巨獸,共同守護網上空間
對於網路的失控,其實Berners Lee早有動作,2018年11月他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行的網路峰會(Web Summit)上,發起「搶救網路」的運動,呼籲建立一個新的「全球資訊網契約」(Contract for the Web),讓所有人都扮演確保全球資訊網為人類服務的角色,協助保護開放的全球資訊網為公共財和每個人的基本權利;12月Berners Lee更投書紐約時報,以暗網(dark web)、網路犯罪、假新聞以及個資外洩等網路威脅舉例,警告網路已被那些用它來操縱全世界人名的騙子及魔鬼所劫持。今年1月,Berners Lee在世界經濟論壇(WEF)上呼籲全球菁英一同加入對抗「網路爭論兩極化」亂象。網路犯罪、假新聞、網路罷凌、網路選戰、暗網的存在,都是現代人不得不趕緊面對的課題。Berners Lee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為網路上所出現的問題負責,包含網上出現極端言論、個人資訊的保護等。30年前,沒人預期到網路今日的發展。至今網路能為人類帶來進步的潛力仍然巨大,所以守護網路上的環境,讓全球資訊網成為造福全體人類福祉的存在,是我們接著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