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夜間高血壓如何預防? 醫師:可調整服藥時間

根據心臟學會統計,國內60歲以上老人約半數患有高血壓,只有3成病人可以用單一藥物控制,另7成的病人則需靠多種藥物來控制血壓。然而,還有一種稱為「隱藏性的高血壓」的夜間高血壓,比起正常高血壓更危險,是心臟科醫師判斷患者血壓狀況的新指標。許多高血壓患者都有類似經驗,只要把降血壓藥物改到睡前服用,就能改善困擾已久的失眠問題,不僅當天晚上可以一覺到天明,隔天量血壓也會變得比較平穩。

高血壓與睡眠障礙的淵源

根據統計,約有四成的高血壓患者深受失眠所苦,事實上,「高血壓」和「睡眠障礙」是共病,如果經常出現夜晚輾轉難眠的情形,就要小心可能是高血壓候選人。

新光醫院胸腔內科暨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醫師解釋,人體有一套負責控制內臟與血管功能的神經調節系統(自律神經),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組成,互相調控。當交感神經運作時,身體會比較有活力;反之,當副交感神經運作時,心跳會減緩、血管舒張,使血壓下降,身體就會比較放鬆。

人體的生理時鐘會調節自律神經,通常在早上起床接觸到陽光之後,自律神經中負責亢奮的交感神經會逐漸活化,血壓也會跟著慢慢升高,但隨著天色漸暗,身體為了休息會逐漸轉為放鬆的副交感神經優位狀態,這時緊繃的血管會緩緩舒張,讓血壓下降以利身體放鬆休眠。

正常來說,人在睡眠時,交感神經會下降,副交感神經會上升,幫助人體放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就算白天的血壓值都很正常,也有可能因為生理時鐘紊亂使得就寢時原本應下降的交感神經處於優位狀態。失眠者因為交感神經一直保持活躍,無法正常切換成副交感神經,進而難以入睡,甚至是中斷睡眠,這時血壓指數就會與白天相當,這種隱藏性的高血壓因為難以預測,往往比起正常高血壓更危險。

調整用藥時間,可改善失眠、控制血壓

睡眠障礙的問題容易誘發高血壓,長期睡眠不足也會導致高血壓。如果已有高血壓的患者又有睡眠障礙,就容易讓血壓更難控制,進而造成惡性循環。不過,國內外不少研究都顯示,如果將降血壓藥物改為睡前服用,就能讓睡眠時間的血壓變得平穩,有助降低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的風險。

輔大心血管醫療副院長許寬立醫師因此認為,若至少有一種降血壓藥改於睡前服用,將有助於患者血壓控制。不過,由於國內不少高血壓患者都得同時服用一種以上的降血壓藥物,因此建議還是和主治醫師討論後,再調整服藥時間。輔大醫院藥劑部副主任劉人瑋也表示,服用高血壓藥的重點是「定時定量」,如果患者本身血壓容易在夜間偏高,也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調整用藥時間。

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