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unsplash
全球每年进入海洋的塑胶垃圾量约是400万至1200万公吨,塑胶如果受到侵蚀、紫外线照射、微生物腐蚀分解、密度改变及随洋流漂移等影响沉到更深的海里,将会变得难以追踪。近来科学家发现,卫星可以透过红外光侦测到海漂塑胶的集合,未来人类将有望透过卫星监控海漂塑胶垃圾,有效解决海洋垃圾及污染问题。
由于多数的海漂塑胶物件如塑胶袋、宝特瓶等,面积远小于卫星的最大分辨率,在实务上不可能从卫星图中辨识出单一塑胶物件,尽管卫星能大范围监控地表的变化,要令其追踪海漂塑胶却有难度。英国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教授碧尔曼表示,塑胶对光的反射与其他海上漂浮物有所不同,海水在近红外光谱中,植物残骸会吸收当中的红色波段,但海面漂浮物塑胶比较不会吸收,科学家因而能借此先锁定有漂浮物的区域以侦测塑胶。为了利用这一特性监控海上的塑胶分布,碧尔曼教授的团队选择了欧盟的「哨兵卫星2号」进行实验。目前哨兵2号能监控地表的环境变化、追踪湖泊或沿岸水域的污染情形,甚至能追踪火山或洪荒爆发。碧尔曼将利用哨兵2号监控沿岸水域,因为大多数的海漂塑胶都是由河流入海,未来也希望透过开发自动化的数据搜集程式,能让卫星自动辨认与追踪海漂塑胶。
除了监控海洋上的飘浮塑胶垃圾外,英国纽卡索大学自然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学者莫特福更使用一种电脑模型,模拟三种不同密度的塑胶垃圾如何随洋流漂移,预测多数塑胶在世界何处下沉聚集。电脑模型显示,大量塑胶累积在深度变化达数千公尺的地中海、印度洋和东南亚海域,有许多塑胶最后沉入海床。今日塑胶垃圾问题看似难以克服,但透过卫星科技与电脑模拟设备,未来人类对海洋塑胶垃圾将有望达到最有效的监控,然而,要解决垃圾汙染的问题,还必须依靠我们日常中的努力,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海洋学家塞比尔强调,只要集中沿海地区清洁工作,长期而言可能可以挽救更广泛的塑胶污染。